在人际交往关系理论中,有一种平衡理论,这种理论指出,人和人只有处在对等交往的心态环境中,才能产生一种平衡与舒适的交往感受。如果一旦破坏了这种对等的交往心态,就往往会令交往关系产生不愉快的后果。
因此,寻求平衡的交往心态,是建立良好交往关系的前提与基础。国外交往关系学专家曾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,推出“A—A式平行沟通法”。
所谓“A—A式平行沟通法”,就是将人们通常的交往表现分为三种状态。一是P—表示父母状态,处在此状态下的人多以权威和优越感为标志,其语言行为往往是支配、命令式的。二是C—表示儿童状态,这种状态常出自一时的感情冲动,其语言与行为多为任性、无理智的。三是A—表示成人状态,以理智、稳重为标志,不受“父母”、“儿童”心理状态的干扰。一般情况下,成人与成人、父母与父母、儿童与儿童,会处于对等交往状态,有利于产生平行沟通的环境。而现实生活中,由于受某种情绪化等因素影响,往往会造成这种平行沟通的错位,以至于使交往心态失衡,给人造成难以接受的不舒服的感觉。比如,美国航空公司在对空姐的培训中曾反复播放一段录像:一位空姐正在笑容可掬、不厌其烦地接待一位先生,而后面的一位女士等得不耐烦了,张口指责这位正在正常工作的空姐是在“谈情说爱”、“没完没了”。一时弄得在场的人都十分尴尬。而这位空姐则认为,此时这位女士正处于情绪激动的不理智的“C—儿童心理状态”,解决问题的办法,是将其拉入“A—A成人状态”平行沟通的模式中。于是,她点头微笑着说:“非常抱歉,让您久等了,您需要什么?”以稳重和理智,寻求了平行沟通的平衡心态,很快就化干戈为玉帛。
其实,在日常人际交往中,凡是人们之间感到自然、轻松、舒适时,必定是处于对等的平衡交往心态中。反之,有时感到别别扭扭、话不投机甚而是心情压抑或受到污辱,那一定是交往心态的失衡与错位,交往的双方,肯定是没有站在“平行沟通”的位置上,这一点,不知你在交往过程中是否能经常意识到。